经济日报刊文:科学应对长期气候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夏季我国气候总体温高雨少,经济中东部出现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日报高温过程。气候变暖、刊文科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引发社会关注。应对
当前,长期粮食生产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气候其中最关键的风险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新风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经济2011年至2020年比1850年至1900年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09摄氏度。日报1961年至2020年,刊文科学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的应对升温速率为0.26摄氏度每10年,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长期是气候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随着气候变暖,风险高温、经济干旱、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数据显示,1961年至2020年,我国气候风险指数的平均值为6.8,较1961年至1990年平均值4.3增加58%。研究表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未来极端气象灾害可能出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中国气象局预测,到本世纪中叶,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面积将增大至8%左右,而目前不到2%,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域面积比例比目前约增加1倍,气象干旱灾害高风险区域面积比例增加4%至6%。2000年以来全国总受灾面积中旱灾占比减小,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台风灾害占比有所增加。
因农业生产高暴露性,气候变化影响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全球约41%玉米产量变异、约35%小麦产量变异由年际气候变异造成。随着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作物种植界限、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作物熟制和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都发生显著变化。在未来气温升高1.4摄氏度、降水增加4.2%情况下,我国一熟种植面积可由当前占62.3%下降为39.2%,二熟种植面积可由当前占24.2%变为24.9%,三熟种植面积可由当前占13.5%提高到35.9%。
未来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风险增加。从长期看,气候变化将导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加。同时,世界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加大,世界粮食储备水平下降,加大我国粮食进口难度。从中短期看,气候变化将导致我国主要农作物水分亏缺、生育期缩短、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波动性加大。气候风险已成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减灾就是增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目标。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68285万吨,连续7年超1.3万亿斤,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能稳定提升,取得这个成就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持续下降,农业应对气象灾害风险取得重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较20年前减少4047万公顷,其中水灾面积减少128万公顷,旱灾面积减少3504万公顷。2021年农作物成灾面积较20年前减少2711万公顷,其中水灾面积减少154万公顷,旱灾面积减少2229万公顷。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当前,农业稳产高产的客观需求与全球气候变化、灾害多发频发重发严峻形势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好农业防灾减灾与风险防范工作,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与战略任务。需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努力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科学应对农业长期气候风险,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潘志华(作者系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百科)
- 金融16条出炉!金融支持房地产再加码 市场解读七大看点
- 打开后备箱 我来练个摊
- 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孙远良被开除党籍:搞权色、钱色交易
- 通胀高烧难退,美联储紧缩带动加息潮,全球经济向何处去?
- 生态环境部李高: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需要把握好五个坚持
-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一周年:高品质沉浸式文娱是怎样炼成的
- NASA和SpaceX将联手延长哈勃望远镜寿命:提高其轨道高度
- 险企参与个人养老金细则拟定,范围扩大门槛不低,哪些公司有“上车”机会?
- 央行今日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海易兑系统累计注册用户超55万人,办件量达3000余件 政策找企业 线上兑红利
- 广发期货纸浆日评:现货稳定
- 三家下属公司虚高定价、套取资金被通报背后:白云山的“多事之秋”
- 加息提速!新西兰联储在担心什么?
- 光大期货【镍】:不锈钢价格回升受阻制约镍价上行空间 市场情绪或偏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