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需要先开枪,再瞄准,QQ日志
你就是有事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作者:余点
思考,需先从不是开枪一件坏事。但过度的再瞄准Q志思考,常常很顺理成章地成为行动的有事绊脚石。
我曾目睹一位朋友在网上购书,需先久久徘徊在五六本之间无法拿定主意(我保证不是开枪经济困窘)。她头头是再瞄准Q志道地分析了每本书的优劣,细化到“如果我买了这本,有事好处是需先什么,遗憾是开枪什么”,等到全部讲完之后,再瞄准Q志手一摊,有事撇着嘴问我:“我到底买不买了?需先”
所以有时我更欣赏做事一根筋的人。每天拿出五成的开枪时间思考就够了,因为剩下的还要留给行动。这样的人不会因为聪明而损失惨重。其实就我的观察来讲,压根不动脑就扑上去三下五除二的人非常少,反倒是在脑子里滚来滚去一百遍,分析各种利弊可能,恨不得纠结到吐血前一秒,盼望着一个神明出来说一句,就这么做吧,我拿绳命给你保证没问题,然后才肯下手的人,比比皆是。
可是,活了这么多年,还没发现“人生压根没有任何保证”这回事吗?“三思而后行”,到底要思多久?据传杨绛先生回复过一位学生的留言,这位学生有一大堆的思考和问题,伴随着愁云惨雾的迷茫。杨绛说了一句在我看来适合大多数年轻人的话: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自从我看到这句话之后,就把它抄了张小纸条,贴在了我家冰箱门上。每天路过,我就要想一想,你今天想的问题是够了,可你做的有多少?
坦诚地讲,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做计划、要走一步看三步的思维模式,真的也是一把双刃剑。被灌输的“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谨言慎行”,其中的“度”其实非常难以把握。
于是,在每个人长大的过程中就碰上了这一段“成长剧痛期”,我们难以把握所学信条之中的分寸,于是所学所想与现实激烈碰撞带来了方方面面的疼痛。当迷茫的现状撞上野心勃勃的欲望,疼痛自然更加难耐。
(责任编辑:知识)
- 干啥啥不行,卖壳第一名!乾景园林的第三次卖壳,是A股最奔放、最没有下限的割韭菜行动!
- 贵州茅台回应i茅台宕机:技术团队用39分钟解决了后台故障
- 【践行基金16条】复盘发在“高点”的公募基金:中邮核心成长2007年高位募资150亿 成立十年来仍亏损24%
- 84家银行机构被罚、7人被终身禁业、罚款超1亿元!4月份银行业处罚一览→
- 专业DJ、多人比拼,在元宇宙云蹦迪是什么体验?
- 反思“百果园们”:谁在侵蚀行业生态地基?
-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打出“政策+活动”组合拳,助力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
- 视频 | 震撼!谷歌CEO发布地图新功能,虚拟现实深度融合
- 光大期货【原油】:油价再现流畅式下跌
- 单细胞生物学里程碑!迄今最全跨组织细胞图谱绘成并开放获取
- 特斯拉股价年内跌幅近四成,马斯克财富缩水556亿美元
- 拜登本月考虑前往“三八线”
- 陈晓升:成就真实的工作——在申万研究所工作,会比较单纯,也比较真实
- 西藏出台16项金融措施稳企纾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