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产品大量出口成“双刃剑”

来源:经济日报
印度农产品大量出口向来是双刃剑印度创造外汇的利器,然而今年受制于国际形势,印度无论是农产国内产量还是对外出口,印度农产品都面临着不小的量出困难。是口成继续大量出口农产品以保外汇?还是将政策倾斜给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民众以稳民生?值得印度政府权衡再三。
印度是双刃剑亚洲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印度近40年来,农产印度虽然一直大力发展工业、量出信息技术等产业,口成但时至今日,双刃剑印度仍有约80%的印度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农产30%以上。可以说,量出农业的口成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印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从这个数据来看,印度可称得上是农业生产大国。印度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仅每年小麦的出口量就达200万吨左右,其他几大重要农产品,诸如豆类、孜然、姜、辣椒等出口量也居世界前列。
农产品大量出口向来是印度创造外汇的利器,然而今年受制于国际形势,无论是国内产量还是对外出口,印度农产品都面临着不小困难,以往“卖卖卖”的政策也带来了国内经济、民生等多方面问题。
2022年,作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俄乌两国受冲突影响,小麦出口大减,印度的小麦出口作为市场上的替代品需求大增。据印度国内机构预测,2022/2023财年(2022年4月份至2023年3月份)印度的小麦出口可能达1300万吨。这一情况看似为印度农产品出口市场带来了巨大利好,然而却也导致国内粮食价格飙升。印度政府在今年5月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由,宣布放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禁止小麦出口,但官方数据显示,本财年前5个月(4月份至8月份)印度仍出口了435万吨小麦,同比增长116.7%。农产品出口量陡增,印度国内市场上如小麦、小麦粉等基础作物和加工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印度民众的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收入中仅很小一部分会消费在蔬果这类价格偏高的食物上。因此,面对粮价不断上涨,普通人的生活处境更加艰难。雪上加霜的是,农民由于生活成本上升,纷纷寄希望于手中的农作物不断涨价而选择囤货。11月份,印度棉花协会的官员公开表示,新一季的棉花作物已经收获,但是许多农民希望这些作物像之前一样继续涨价,因此不愿出售。这种捂售心理,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印度农产品市场的通胀。
印度对大量出口农产品已形成政策依赖,并成为影响印度经济的“双刃剑”。这个问题在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暴露得十分明显。若细究其背后原因,这种困境和印度国内长久以来的现实情况有关。具体而言,就是印度粮食产量“总量大,人均小”。虽然印度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但印度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此外,印度国内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和防灾害设施,严重依赖人力,而且对农耕器械、化肥农药的依赖度低。这就导致印度农业的收成几乎每年都会因季风的到来而受到很大影响。据统计,印度的人均粮食产量仅仅在230公斤左右,远低于国际上人均400公斤的一般标准。如此看来,印度与人们常规认知中“农业大国”的形象仍有一定差距。
近一段时间,印度国内通胀放缓,银行系统也逐渐恢复正常,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是继续大量出口农产品以保外汇?还是将政策倾斜给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民众以稳民生?值得印度政府权衡再三。
相关文章
大众新任CEO:向电动汽车转型需要“正确节奏”,已制定计划重点关注在华发展等议题
路透社9月1日消息,大众集团新任CEO奥利弗·布鲁姆在当地时间周四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大众将在可能的情况下加速向电动汽车转型,并“必须通过确定和贯彻明确战略,为稳定转型找到正确的节奏”。布鲁姆称,他2025-07-08- 观察者网 讯)自前段时间河南两县房企推出“大蒜换房”、“小麦换房”活动后,今日南京一楼盘又有“创新”,推出“西瓜换房”活动。6月28日,的新城·云漾滨江项目推出”西瓜换房,最高抵10万元”活动,以102025-07-08
- 为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助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化,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黑猫消费服务平台联合新浪财经,在相关机构指导下,共同打造。优秀案例持续征集中,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保)于22025-07-08
OPPO、vivo旗下网络小贷公司增资至50亿,首次拟发行30亿ABS已获反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重庆隆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50亿元,这是第十家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但实缴资本为10亿元,该公司若要实现跨区域展业仍需补充实缴资本。此外,隆携小2025-07-08- 路透社11月22日消息,LG化学周二宣布计划投资超30亿美元,在美国建造首座阴极材料工厂,工厂将位于田纳西州。这家韩国化学材料制造商正加紧计划,旨在满足对电动汽车零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LG化学在一份声2025-07-08
史无前例!电连技术并购芯片细分龙头,一桩买卖竟开出四个对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上海报道A股惊现“同股不同价”重组。并购主体企业对多个不同的标的持有人,竟然给出了四个截然不同的交易对价。6月26日晚间,300679.SH)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显示,公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