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疯狂扫货 12只个股惊现买入“红灯”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彭水萍
外资疯狂买入A股的红灯场景已经很久未见了!
近日,外资A股持续单边上涨的疯狂行情,彻底引爆了外资的扫货做多热情,不仅北向资金连续流入,股惊外资整体对个股的现买“狩猎”也是非常激进。
数据来源:记者整理 摄图网图 杨靖制图截至6月28日,红灯交易所公布的外资数据显示,有12家公司已经亮起外资买入“红灯”,疯狂其中有3家公司更是扫货被“买爆”,外资不能再通过沪深股通渠道买入。股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现买根据相关规定,红灯外资持股比例超过24%后,外资交易所会在下一个交易日公布最新的疯狂持股情况,直至持股降至这一比例以下;当外资持股比例超过28%后,沪深股通渠道将暂停买入,只能卖出,直至持股比例降至26%以下,外资这时可以通过沪深交易所的账号继续买入;若外资持股比例超过30%后,外资全部买入通道关闭,只能卖出,超过部分按后买先卖原则,直到持股比例在30%以内。
3只股遭遇外资买入限制
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SZ300012,股价22.94元,市值385.50亿元)、(SZ002410,股价56.29元,市值670.07亿元)以及(SZ002271,股价48.09元,市值1211.69亿元)已经被QFII、RQFII、沪深股通投资者持股超28%,达到了交易所规定的外资暂停买入点,而早在上周,概念龙头(SZ002747,股价20.94元,市值182.03亿元)也曾被买入占比超过28%,不过本周外资持股占比已经降至27%左右。
除了这4只个股外,(SZ300124,股价69.80元,市值1840.13亿元)、(SZ002557,股价55.58元,市值281.79亿元)、(SZ300285,股价36.08元,市值362.17亿元)、(SZ300450,股价67.50元,市值1055.54亿元)等8只个股也被外资买入至“警戒点”,外资持股占比超过24%。
不少机构表示,外资目前大举扫货A股,也表明他们对A股长期投资抱有乐观态度。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日前表示,看好A股接下来的表现。一是因为宽松的政策周期已经确立;二是中长期来看,A股投资机会更为集中地分布在IT、高端制造以及绿色环保经济等政策支持的产业里;三是中国近日公布个人养老金计划,长期来看会提升机构投资人在A股市场的参与度。
“抄作业”应注重基本面
不过,被外资“买爆”,并不意味着这只个股值得国内投资者跟随买入,对于个股的投资方向,仍需关注公司的合理估值和基本面。
早在2019年,(SZ002008,股价32.32元,市值339.92亿元)成为深港通首只被“限购”的股票,当年2月起,外资持有大族激光股本比例不断攀升,到了当年3月初,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持有大族激光挂牌交易A股数量为3.0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8.38%,被限购。从大族激光后市表现来看,当年3月成为大族激光年内高点,股价后期出现震荡调整的态势。
当然,除了大族激光,当时外资持股比例较高的还有(SZ000333,股价57.80元,市值4044.30亿元)、华测检测等,而美的集团则成为2019~2020年A股的大牛股。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私募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外资买入的个股基本都是行业内的大白马,所以大幅增持后,即便被买入限制,也不会意味着该股会被外资卖出,个股最终的表现还是跟随自身基本面来看,只要估值低,增长快,依旧是资金追捧的焦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外资大比例占股后,投资者需要考虑一些海外国际指数标的和权重的调整,毕竟买入限制后,外资缺乏继续买入空间,这只个股存在于海外指数的意义不大。”
的确,2019年当外资限制买入大族激光后,MSCI随即将大族激光剔除出MSCI中国全股指数,同时对美的集团权重系数进行调整。
封面图片来源:数据来源:记者整理 摄图网图杨靖制图
(责任编辑:探索)
- 银行板块涨1.51% 中信银行涨3.71%居首
- 怪兽、街电,共享充电宝刺客如何挥刀?6元充电三成半,莫名花掉百元
- 美媒:印度无法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
- 暑假青少年“整容热”的背后:究竟是谁在贩卖“容貌焦虑”
- 麒麟电池有计划供货给特斯拉吗?宁德时代:供应链合作信息属商业保密范畴
- 免税巨头「中国中免」通过港交所聆讯,2021年国内市占率达86%
- 把旗袍公仔称做艺伎服装 名创优品惹众怒
- 兴业银行原监事长蒋云明被双开:通过让他人为其承担投资损失受贿
-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建设银行被罚133万元
- 高温致阿尔卑斯山积雪融化,人类遗骸和飞机残骸暴露于世
- 二季度“顶流”基金经理隐形重仓股曝光 业内提醒投资者莫盲目“抄作业”
- 美国自由港爆炸事故余波未平 天然气买家或面临80亿美元损失
- 捷克外长:欧盟将寻求对俄签证禁令的折中方案
- 美联储最鹰派官员:CPI数据不会动摇利率路径 明年初降息不切实际